乙肝病毒(HBV)的传播方式有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和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如果未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乙肝妈妈所生的宝宝中约有40%可能感染乙肝。新生儿期感染后,90%以上表现为慢性感染,是家族聚集性HBV感染的主要原因,母婴传播聚集性家族中,感染子代患肝硬化、肝癌风险显著升高,且发病年龄逐代提前。因此,阻断HBV母婴传播是消除乙肝的关键。
一、乙肝妈妈怎么将HBV传染给孩子?
若未采取任何阻断措施:
怀孕期间:乙肝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
分娩过程中:胎儿通过产道时皮肤或黏膜接触母体带有乙肝病毒的分泌物或血液
产后:婴儿的眼睛、口鼻或有破损的伤口接触到乙肝妈妈的血液和唾液
因此做好乙肝病毒的母婴阻断工作非常重要!
二、那母婴阻断具体需要怎么做呢?
可分为孕前、孕中和产后三个阶段。
1、孕前筛查
(1)早期筛查:育龄期及备孕期女性均应筛查乙肝两对半,对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应进一步检查乙肝病毒定量(HBV-DNA)和肝功能。尽早明确感染状况,评估肝脏功能及全身状况,再由专科医生给出诊疗建议、评估妊娠时机及指导是否进行抗病毒治疗。
(2)如妊娠前筛查乙肝血清学指标均阴性,最好尽快接种乙肝疫苗。
2、孕中治疗
尽早明确感染情况,HBsAg阳性者,定期监测肝脏功能、HBV-DNA水平、B超等,合理抗病毒治疗。
(1)孕前未做相关检查:若在孕中发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肝功能异常,HBV-DNA阳性,请到专科就诊,根据医生建议积极配合治疗。
(2)孕前已经做了相关的检查和治疗:按照医嘱定期复查和随访,监测病情变化以便及时采取治疗。
(3)抗病毒治疗:血清HBV-DNA高水平是母婴传播的高危因素,对于大三阳或者病毒载量高的孕妈,需在孕中晚期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将病毒载量降下来,可以进一步提高阻断效果。
3、产后免疫
免疫接种,可以有效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
通过产前筛查,对发现的HBsAg阳性产妇所生的新生儿及时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进行联合免疫,可以有效保护新生儿免于感染乙肝病毒。
(1)HBsAg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建议在出生后12小时内按医嘱尽早肌内注射100国际单位HBIG,同时在不同(肢体)部位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并在1月龄和6月龄时分别接种第2针和第3针乙肝疫苗。
(2)HBsAg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体重小于2000g者,应在出生后尽早注射100国际单位HBIG和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并在婴儿满1月龄、2月龄、7月龄时按程序再完成3剂次乙肝疫苗接种。
三、怎么判断乙肝母婴阻断是否成功?
婴儿完成乙肝全程免疫接种1~2个月后,检查乙肝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如果HBsAg阴性,抗-HBs阳性,表示母婴阻断成功。若HBsAg阳性,表示发生母婴传播。对于HBV母婴传播的婴儿,应前往专科门诊进一步就诊。
四、完成乙肝全程免疫接种后未产生抗体怎么办?
完成乙肝全程免疫接种1个月后,抗-HBs阳性且≥10 mIU/ml表示免疫接种成功。如果HBsAg阴性和抗-HBs小于10 mIU/ml,应按照0-1-6程序重复免疫接种。完成重复接种后1个月,再次检测HBsAg和抗-H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