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等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据最新估算,全球约有2.4亿慢性HBV 感染者,1.1亿抗HCV阳性者,每年有约140万人死于相关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而健康体检是目前我国发现HBV与HCV 感染者和患者的主要途径之一。
肝脏是人体重要代谢和解毒器官,是我们身体里最能“忍”的器官, 急性肝炎常常出现症状,但慢性肝炎可以没有明显不适表现,因此容易被忽视。
慢性肝炎临床症状
慢性乙型或丙型肝炎是由HBV或HCV持续感染6个月以上引起的慢性肝脏炎症性疾病。
慢性肝炎可无明显症状或仅有非特异性症状,轻症者可有持续或反复出现的乏力、食欲下降、厌油、尿黄、肝区不适、睡眠欠佳、精力下降。重者可出现腹水、上消化道出血等肝硬化表现。
体格检查可见肝脏可正常或稍大,有轻触痛,可有轻度脾大。严重者可伴肝病面容、肝掌、蜘 蛛痣、脾脏明显肿大。
辅助检查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降低,如ALT和AST大幅度升高、血清总胆红素明显升高,特别是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则提示重症化倾向,可迅速向肝衰竭发展。
传播途径
HBV和HCV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包括经血制品及破损的皮肤、黏膜传播)和性接触传播。在我国实施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规划后,母婴传播已大幅度减少。
HBV和HCV不经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在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传染 HBV和HCV。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未发现 HBV 能经吸血昆虫(蚊和臭虫)传播。
HBV和HCV感染高危风险
(一)HBV感染风险:有注射毒品史者、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既往有输 血史、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HBsAg阳性者的家庭成员、有接触血液或体液职业危险的卫生保健人员和公共安全工作人员、多个性伴侣、男男性行为者、囚犯以及未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糖尿病患者。经不安全注射或在消毒不严的条件下修足、纹身、扎耳环孔,共用剃须刀和牙具,也有可能导致HBV传播。
(二)增加HCV感染风险的行为、暴露、疾病或情况:见下表。
实验室检查
(一)血清学检测 采用实验室免疫方法进行血清学标志物的检测。
1.HBV 血清学标志物:包括 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HBs(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eAg(乙型肝炎e抗原)、抗HBe(乙型肝炎e抗体)、抗HBc(乙型肝炎核心抗体)和抗HBc IgM等(如下表)。
2. HCV血清学检测
建议先使用血清学检测抗HCV,如果抗HCV阳性,应进一步检测HCV-RNA 或 HCV核心抗原,以明确患者是否有现症感染。
(二)病毒学检测 建议采用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方法检测。
1. HBVDNA定量检测:在HBV感染早期先于HBsAg出现,主要用于评估HBV感染者病毒复制水平,对于诊断、启动治疗以及评估患者对抗病毒治疗的应答情况是必要的。
2. HCVRNA定量检测:主要用于HCV现症感染的确认、抗病毒治疗前基线病毒载量分析,以及治疗结束后的应答评估。
临床意义
(一)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临床意义组合分析
(二)丙型肝炎
HCV血清学抗体检测为HCV感染筛查的首选方法,若抗HCV阳性应进一步 检测HCVRNA,以明确患者是否有现症感染。
特别提醒
积极学习防治知识,树立“自己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的健康理念,提高自我防范、主动检测和积极规范治疗的意识。积极预防接种、积极预防筛查、积极治疗是消除乙型、丙型肝炎的有效方法。丙型肝炎目前是可治愈的,指南推荐,所有HCVRNA阳性的患者,不论是否有肝硬化、合并慢性肾脏疾病或者肝外表现,均应接受抗病毒治疗。
参考文献:
1、慢性乙型肝炎基层诊疗指南(2020年)
2、病毒性肝炎健康管理专家共识(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