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四时养生,我们应该怎么做?

中医饮食疗养,源远流长。食疗可以作为防治疾病的首选,中医学还将能否正确运用食疗治病作为衡量医者技术良莠的重要标准之一。

早在《素问·五常政大论》中记载:“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不尽,行复如法。”也就是说 ,利用谷肉果菜性味方面的偏颇特征,能够有针对性地用于某些病证的治疗或调养,这是最早的食疗原则。并明确指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无数实践证明,这是中医养生学里最重要的一条养生原则。

图片6.png

所谓“春夏养阳”,是说人们在春、夏,要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秋冬养阴”是说人们在秋冬季,要重视体内阴气的保存。那么,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春季“天地俱生、万物以荣”,自然界阳气开始升发。“人与天地相应”。此时,人体阳气也应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春季养生需掌握春令之气升发舒畅的特点,注意保护体内阳气,使之不断充沛、逐渐旺盛。在饮食方面,应多食温补阳气的食物。李时珍《本草纲目》里主张“ 以葱、蒜、韭、寥、篙、芥等辛嫩之菜,杂和而食。”现在,寥、篙、芥较为少见,但葱、蒜、韭可谓是养阳的佳蔬良药。

夏季“天地气交,万物华实”,阳气处于极度旺盛的状态,但仍不要忘记“春夏养阳”的原则。暑热外蒸,汗液大泄,毛孔开放。机体最易受风寒湿邪的侵袭。在避暑的同时要注意保护人体阳气,防止因避暑而过分贪凉,做到“夏不欲穷凉”。不少地方喜欢穿“肚兜”,是很符合养生之道的。饮食方面可适当食用一些姜,保护体内的阳气。所谓“冬吃萝卜夏吃姜”,是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另一种解释。

到了秋冬季节,不要忘了养阴。“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冬为飧泄,奉藏者少。”秋季万物平定,阳气收敛,呈现一派清肃萧条,如果违背其自然规律,阳气不能顺利收敛,首伤肺腑,肺伤则肾水失其所生,至冬令而为肾虚飧泄。所以说,到了秋天要注意防燥护阴。饮食方面,要多吃些能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百合、甘蔗、梨、菠菜、豆浆、蜂蜜等。“冬三月,此谓闭藏……使志若伏若匿。”冬季,寒风凛冽,阴气盛极,阳气蛰伏,人体阳气的消耗也相对减少。人们应顺应自然界阳气潜藏的特性来养生。倘若素体阳盛,肆意食用温补之品,容易导致阳气内敛过度而致阴精收藏不足,可适当服用萝卜、白菜等清其郁火。如果冬失所阳,肾故伤之,肾伤则肝木失其所生,春令而筋病为痿。

四时养生,做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对我们的身体大有裨益。食疗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疾病的治疗、防病保健等方面都有其独到的疗效。但要注意的是,饮食要“五味贵和,不可偏胜”。另外,食疗与药物相比,其优势在于容易长期坚持,但其防治作用是有限的,当需要用药防治或康复时,应该使用药物,不可过分依赖食疗,片面地夸大其功效。(药剂科 王宇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