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北京交通大学医院的一名社区护士。日常工作是帮助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慢性病宣教及监测。2016年,医院成立了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带领和引导糖尿病友进行自我管理,并且针对每位病友的不同情况,开展一对一的宣教。
社区有一位居民李老师,今年76岁,糖尿病史13年,老伴也同样患有糖尿病。夫妇两人平时非常重视血糖的控制和监测,是健康自测小屋的常客,2016年入选成为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的成员。
有一天下午,李老师夫妇和往常一样,来到糖尿病小组的活动现场。当天的活动主题《糖尿病的由来》。预先设定的流程是:1、为自愿参加餐后血糖测试的患者测量血压、血糖;2、卢云涛主任医师主讲《糖尿病的由来》,带领大家一起了解糖尿病;3、医患互动答疑。
我作为工作人员给李老师测量血压和血糖,血压150/75mmng,血糖2.7mmol/l,血压稳定,但是作为糖尿病患者血糖很不稳定,并且李老师当时是午餐后2个小时,并没有任何不适感觉。在我的印象里,李老师血压、血糖一般都很平稳,餐后血糖维持在5~10 mmol/l左右。为了更准确了解她的血糖,我又为李老师测了第二次血糖——2.6 mmol/l!我们判定李老师出现了无症状的低血糖!
幸好活动现场准备了一些食物,让李老师吃了几块糖果饼干。20分钟后,李老师的血糖升到了5.6mmol/L。询问原因,原来李老师今天的主食量没有大的变化,只是上午一起陪同远方来的亲戚去逛公园,活动量比平时大了一些,可能导致了血糖的下降。
如果不是连续测2次的血糖值呈现在眼前,李老师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血糖会这么低。让她不理解的是没有低血糖症状。几年前,她曾经有过一次低血糖经历:突然头晕、心慌、没劲、瞬间全身的冷汗,当时测得血糖值是3.8mmol/l。可是今天,没有任何不适,怎么就低血糖了呢?二是发病原因。虽然上午去公园了,但亲戚们都是八十岁的老人,走走停停,运动量并不大,回家后也没有感觉到饥饿,可是血糖怎么会这么低?
出现这种状况,卢云涛医师及时将活动的主题改为:低血糖的教育。她向大家介绍了低血糖的危害:2.6 mmol/l对于一个老年糖友来说是一次很危险的低血糖事件。而无症状的低血糖因为症状隐匿、不易被发现,给老年糖友带来的危险和伤害更大!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处理,一些重要器官就可能会因为血糖过低导致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过长的话甚至会不可逆损伤。老年糖友因为病程较长,加上年龄的增加,神经系统越来越不敏感,机体对高或低血糖变得慢慢耐受,在血糖下降的时候症状反而不明显。
卢医生强调,糖尿病友千万不要凭自身的感觉判断病情,一定要科学地测量,血糖监测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低血糖不仅能引起昏迷,还能诱发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事件。若发生在睡眠中没被发现,可能就在不知不觉中一睡不醒!卢云涛医师还让在场的所有人牢记住一个数值:4.4mmol/l,由于低血糖对糖友的危害越来越得到重视,糖尿病低血糖的诊断阈值已经由原来的3.9 mmol/l提升到4.4 mmol/l。提醒大家,如果一位糖友的血糖接近或低于4.4 mmol/l,就已经接近或达到低血糖,必须要马上采取进食含糖食物快速提升血糖的措施,并且严密监测血糖,直到低血糖彻底被纠正。
经过进食,李老师的低血糖很快被纠正。活动结束时,她说:“今天没白来,不光感谢你们救了我,还学到了很多知识!以后,可不能再出现低血糖!”她总结了这次糖尿病小组活动的收获:首先是4.4 mmol/l,这个数值太重要,血糖一旦接近这个水平,低血糖的危险临近,要马上吃东西;其次是血糖不能依赖感觉,一定要科学监测;第三是在运动量增加的情况下,无论是从时间的增长还是强度的增加,中间最好要加餐。李老师的总结得到了小组其他成员的赞同。
这次的糖尿病小组活动实际成为了一次实例和现场教学,糖尿病小组成员在李老师的身上亲眼见证和了解了无症状低血糖这个问题,带给大家的震动和印象更加深刻而形象。而作为一名从事慢病防控的社区护士,也希望通过我们每天健康小屋的慢病指标监测工作和每一次的健康宣教,为广大社区慢病患者科普更多医学常识,让每个人都生活得更加健康、快乐!(王一飞)
北京交通大学医院
2016年5月27日